光动力医学网新版测试。。。

《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摘要

综述类 pdtmed 3058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2年10月第21卷第5期发表了李黎波、项蕾红、秦中平、王洛伟、罗荣城、黄正等长篇综述文章《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摘要如下:
 

摘要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或称靶向性的药械联用技术。我国开展光动力疗法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已有逾三十年的历史,收治了大量病种和病例。本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disc) ,得到1980~2012年期间有关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临床文献六百余篇,通过对所报道的疾病类型、治疗病例数、光敏剂和光源、随访时间、疗效和安全性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以期全面和客观地分析和总结各类临床资料,了解我国光动力疗法在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医护人员提供一篇有指导意义的涉及各科疾病光动力疗法诊治应用情况的参考文献。
 

结语和展望
 

  光动力疗法在我国经历了三十年起起伏伏的历程,治疗的病种数和病例数是世界最多的,医护人员积累了大量第一手临床数据和经验。本文试图通过文献调研对我国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历史和现状作个较全面和客观地分析和总结。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列举了三百余篇代表性临床文献。关于疾病类型、治疗病例数、光敏剂和光源、随访时间等资料的列表还可参考另一篇综述。该综述在2007 年上海举办国际光动力医学协会( International Photodynamic Association,IPA)第11 届年会前夕为国外读者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的工作。另外,由李峻亨主编的1993 年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 出版的第1616 卷会议论文集刊登了1991 年10 月在北京举办的光动力疗法和激光医学国际会议(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otodynamicTherapy and Laser Medicine) 的会议论文,收录大量光诊断和光动力疗法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英文论文,其中有20 多篇中国临床PDT 文献,集中反映了我国当年的工作,当时估计十年间已收治约3000 例肿瘤患者。
 

  国家药监局现行规定对光敏剂药物的上市要求,光敏剂、光源和适应证统一申报并完成正规的临床前和临床试验,我国医药产业投资进行了多项临床试验,但本文对尚未公开报道的临床试验结果未作讨论。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文献属于个案报告或单个医院进行的可行性与疗效研究报告。尽管有些病种临床研究的病例数较多,结果令人鼓舞,并已进行和报道多起多中心临床试验,但符合循征医学要求的临床证据的资料尚有限,仍需积累和深入系统总结各个病种的临床资料。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病种,特别是肿瘤适应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客观上有一定难度。招募受试者渠道过于单一也使得受试者招募困难。《中国处方药》2009 年第8 期的一篇时评指出,除了PDT的特殊性,由于试药志愿者入组标准过于苛刻,导致当时一项PDT 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困难、进展缓慢。
 

  比较国内外文献可以发现我国治疗的病种与国外有一定差异。我国在光敏剂研发和一些我国高发病种,如鼻咽癌、肝癌、鲜红斑痣、尖锐湿疣等的PDT 治疗进行了很多原创性的工作。文献资料的调研显示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具有很多明显的优势,与传统或常用疗法有很好的兼容性,在很多综合治疗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临床应用前景广阔。特别是对早期肿瘤和体表浅表肿瘤有根治效果,对晚期肿瘤有较好的姑息疗效。但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光动力疗法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药-械联用治疗技术,其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除了受光敏剂剂量、照光剂量和组织氧合作用三要素的动态影响之外,还与病灶部位、大小及其周边相邻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相关,并受敏感性和耐受性等个体差异影响,同样也受使用者和操作者的使用方法、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影响。对一些复杂病例和高风险病例需认真做好治疗计划,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在文献调研中我们也注意到我国医护人员对不良反应的认识和防治也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如在皮肤、口腔、肺癌、消化道肿瘤、膀胱、宫颈、鲜红斑痣、眼科、尖锐湿疣等各个病种都有一些独特的心得。护理人员的经验和配合在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各个阶段也很重要,特别是对肿瘤患者,还需要重视心理护理。
 

  光敏剂是PDT 的一个重要部分,基于亲肿瘤光敏剂的多模式多功能( 如诊断和治疗) 一体化诊疗技术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光敏剂的研发和临床应用也将改变传统PDT 的一些理念和治疗模式。长波长光敏剂,如不同金属配位的脱镁细菌叶绿素的特征吸收峰较传统的HpD 光敏剂红移100 nm 以上,且在400 ~ 700 nm的可见光区域没有吸收。有些长波长光敏剂没有亲肿瘤性,在体内排泄很快,有些光敏剂的荧光也很弱,虽然这些都不一定符合“理想”的PDT 光敏剂的传统理念,但却是很理想的抗肿瘤血管靶向光敏剂。随着对控制肿瘤间质治疗肿瘤的认识的深入,血管靶向PDT 治疗实体瘤的研究也成为热点,那些不亲肿瘤的长波长光敏剂将显现抗肿瘤PDT的优势,值得关注。
 

  文献调研显示很多工作受到国家和地方各个层面的研究基金项目的支持,相信有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对加快我国光动力医学的创新研究将继续发挥巨大和深远的作用。光动力医学相关的专业学组和相关学术会议对光动力疗法临床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规范化的推动无疑将进一步提高我国临床光动力医学的水平,进一步扩大适应证,推广和普及光动力疗法的临床应用。

 


IPRC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未经授权 , 请勿转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